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答
返回
列表

拿什么来支撑5G对传输速度、时延变态的要求 下

发表时间: 2024-01-23 作者: 常见问答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是单车智能化与车联网的完美结合。在行驶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要实现智能驾驶,而且还要与周围环境、车辆、路况进行实时交互;因此,单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结合成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最为科学的技术路线。

  车联网是单车智能化的重要补充,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不断的提高单车智能化水平以不断趋向无人驾驶是目前大多数传统汽车厂商实现智能驾驶的主要技术路线,但是这条技术路线存在一定的软肋。因为单车智能化依赖车身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获取的外界信息有限,车辆通过对有限的信息做多元化的分析判断后发出指令,难免出现极端情形下发生误判的可能。车联网能轻松实现 V2V、V2R、V2I、V2P 之间的通信,意味着车辆有更丰富的信息源自,对于单车智能化是重要的补充。

  车企积极应对,不断的提高车载终端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4G 网络是集 3G 与 WLAN 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高清晰度电视的通讯技术,可达 100Mbps;但在连接上,4G 更适用于手机终端,对于车机的通讯依然存在数据更新速度和时延性问题,影响车载系统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智能手机在导航中使用的占比较高(艾媒咨询《2015 年上半年中国车主最常用的导航设备调查》中提到手机导航占比 42.4%)。在车载终端,车企积极探讨新的体验方式,以特斯拉为首的大屏触控逐步开始成为新车标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不断提升。

  5G 带来的新形态车载导航将唤醒整个车联网生态。相对于 4G 网络,5G 不但可以带来更强的带宽和更小的时延性,而且覆盖性更强,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真正可以使汽车实现无障碍网联化。对车载终端来讲,通讯障碍的扫除,再发挥其大屏幕和更完整的整车数据优势,将给消费的人带来绝佳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通过 5G 提升车载导航,进而在导航的基础上实现娱乐、购物、UBI 等新功能,带动整个车联网生态焕发新生。

  3GPP 即将冻结 LTE-V 标准。3GPP 组织已完成 LTE-V中 V2V 部分标准的冻结,并将于2017 年完成 V2I、V2P 部分的标准冻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技术标准逐步明朗,商业化阶段有望快速到来。根据 3GPP 规划,LTE-V 相关芯片及模组有望于 2018 年开始试点,2019 年有望大规模商用。

  当前 V2X 有两大技术路线,DSRC 和 LTE-V。国际上,车联网主流的通讯技术选择有 DSRC和 LTE-V。DSRC 发展较早,由欧美日等国家主导,目前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LTE-V 虽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因其具有众多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 DSRC 技术的有力挑战者。

  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即专用短程无线通信技术,是一个以 IEEE802.11p 为基础的通讯标准,基本上算是半套 802.11a 系统,因此 DSRC 是一种类似于 WiFi的无线局域网通讯技术。DSRC 主要包含路侧设备(RSU)、车载设备(OBU)和专用短程通信协议,通过 RSU 和 OBU 之间的无线通信以此来实现路网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基于 DSRC 技术的车联网要想实现较大的覆盖范围就需要铺设大量的路侧设备,建网成本较高。

  DSRC 技术发展虽已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欧美日等国对于 DSRC 技术的研究、布局起步较早,且都提出了各自的标准。目前,国际上 DSRC 分为三大阵营:欧洲的 CEN/TC278 体系、美国的 ASTME2213-2003 和日本的 ARIBSTD-T75 标准。DSRC 技术发展虽已相对成熟,但是国际上各国对于频段的划分、定义和使用均有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

  LTE-V :一种以 LTE 蜂窝网络作为基础的 V2X 通讯技术,并对 LTE 的时延性和可靠性进行增强优化,使其能够适用于车载通讯。LTE-V 不仅仅具备蜂窝网络相对无线局域网的优势,又具有更少的时延和更高可靠性。LTE-V 包括集中式 LTE-V-Cell 和分布式 LTE-V-Direct 两种技术。LTE-V-Cell 是以基站为中心,通过现有频谱进行蜂窝通信,范围广;LTE-V-Direct是一种自组织网络,用于车与车之间的通讯,范围稍近一些。

  LTE-V 主要指标优于 DSRC 。与基于无线局域网的 DSRC 技术相比,基于 LTE 蜂窝网络的LTE-V 具有众多无线局域网所没有的优势,如覆盖范围更广、传输速率更高,更重要的是LTE-V 可直接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不需要重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组网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1)覆盖范围更广。LTE-V-Cell可使用现有蜂窝网络基站,而DSRC所使用的路侧设备(RSU)覆盖范围较小,通常仅有几百米,特别是所使用的 5.9GHz 高频段信号易被建筑物吸收和阻挡,更加限制了城市道路环境下的覆盖范围。另外,如果路侧设备(RSU)密度不足,也会严重影响车辆联网。

  4)网络丢包率更低。网络丢包率是数据包丢失部分与所传数据包总数的比值,是反映数据传输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据实验测试,在覆盖范围内 LTE-V 的丢包率都低于基于 802.11p的 DSRC。

  5)成本更低。LTE-V 可共用现有蜂窝网络基站,不需重新大量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因此商业推广成本更低;而 DSRC 依赖路侧设备(RSU),因 RSU 覆盖范围小,所以要保证 RSU有较高的密度,也就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6)未来可平滑过渡至 5G 。LTE-V 是基于 4G LTE 的增强技术,未来可以平滑过渡至 5G,届时网络通讯的数据传输速率、可靠性也将逐步提升;而 DSRC 是基于的 802.11p 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未来发展趋势还不明确。

  LTE-V 有望助中国车联网实现弯道超车。车联网发展已到达标准确立的重要关头,抢占先机打赢标准确立之战,有望助中国车联网产业实现弯道超车。2016 年 11 月 17 日,华为主推的 Polar Code 成为 5G 控制信道 eMBB 场景编码方案,开启 5G 的中国时代。5G 将解决汽车通讯痛点,结合华为、大唐主推的 LTE-V 有望实现国内车联网领域弯道超车。因此,我们预判 LTE-V 最终被确定为国内 V2X 标准的概率较大。

  美欧日是车联网的先行者,引领全球车联网发展。美欧日是车联网领域的先行者,在理念提出、实验验证、标准制定、立法推广等各方面起步较早,进行过不同的尝试,对车联网的试验基地、道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加速推进。美国在 2013 年通过“safety pilot项目”发现车联网可减少 80%的事故后,此后便大力推行“车车通讯”车联网技术;欧盟计划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零死亡”和降低汽车排放;而日本在本世纪初就推出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截至 2014 年底日本的联网汽车达 4,000 多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 50%。

  中国车联网起步虽晚,但受政策全力支持。2010 年两会,时任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并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首选示例。随后多项相关政策相继出台,车联网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不断催化行业发展。2011 年,工信部明确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作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趋势。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提出到 2020 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国内政策频出,2016 年车联网更是政策重点扶持对象。车联网现已引起国家政府的格外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制造 2025》中已把车联网列为国家发展的策略,随后各部委开始频繁出台配套政策鼓励车联网发展。2016 年 10 月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路线X 对智能网联的关键作用,并从上层建筑给出指导性纲领;我们大家都认为国内政策规划密集出台,是车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来发展看好 。

  国内车联网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 2009 年通用 OnStar 和丰田 G-Book 正式登陆中国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 Telematics 产品,如福特 SYNC、日产 CARWINGS、上汽 InKaNet、本田 HondaLink、吉利 G-NetLink、奔驰 CONNECT、沃尔沃 Sensus、宝马 ConnectedDrive、悦达起亚 UVO、东风标致 Blue-i、现代 BlueLink、长安汽车 inCall 和奇瑞 Cloudrive 等。除此之外,国内外网络公司也纷纷发力车联网,苹果发布了 CarPlay 车载系统,谷歌推出 AndroidAuto,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并与上汽合作开发互联网汽车,腾讯发布路宝盒子并入股四维图新,百度联合钛马推出 CARNET。一时间车联网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IT 巨头也十分重视车联网领域,加强与整车厂商的合作。谷歌、苹果等 IT 巨头开始与奥迪、宝马等汽车工业巨头展开合作,将重新定义车载设备,将移动互联网的语音技术、云技术带入车联网,使车联网的交互更方便快捷,功能将更为丰富完善。未来的智能汽车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流量很大的接入口,在互联网领域占了重要的角色,成为网络公司争夺的重地。

  车联网涉及较多行业。整个产业链包括汽车车厂、TSP、电信、互联网、汽车经销商、电子元器件厂商和保险公司等。可以将车联网产业链分为四大环节,1)软硬件供应商,提供包括触控屏、芯片、传感器、地图等零配件。软件包括底层地图数据、语音库、操作系统等;2)车载设备供应商,整合零配件及软件,供应车载智能设备;3)移动运营商,提供车联网通信服务;4)信息平台运营商,提供例如导航、应急救援、娱乐、汽车维护保养等服务。

  短期内通讯设备将率先放量。车联网的发展将率先带来通讯设备需求量的大幅度的提高,因为通讯设备是车联网的硬件基础,需提前布设。通讯设备包括 V2X 模块(车外通讯)、CAN总线(车内通讯)、T-Box(链接车内外通讯的枢纽)。

  V2X 模块:车联网网络通讯的节点。V2X 模块是车辆与外界通讯的基础,其核心部件就是V2X 芯片。V2X 按通讯协议标准可分为 DSRC 技术路线和 LTE-V 技术路线GPP 加快 LTE-V 标准的冻结,国内很可能将其确定为 V2X 的标准,华为、中兴、大唐电信、高鸿股份等企业热情参加标准制定,有望主导 V2X 模块市场。

  T-Box:连接车内外通讯的枢纽。T-Box 以前装市场为主,未来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标配。由于 T-Box 要通过 CAN 总线读取数据必须得到整车厂商的授权,大部分 T-Box 厂商需要通过和整车厂商合作,以此来获得读取更多车身数据的权限,因此前装 T-Box 就有较高的壁垒。后装一般是通过 OBD 接口来实现,但 OBD 设备获取的数据量少,功能简单,因此后装市场发展受限。T-Box 作为连接车内外通讯的枢纽,可延伸至车联网平台,拓展出大量的服务,未来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标配。国际上 T-Box 市场主要被 LG、Bosch、Continential、Harman、Marelli、Peiker 等巨头主导,其中 LG 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国内 T-Box 厂商中慧翰股份、英泰斯特、华为、华宝科技、东软集团、启明信息等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CAN 总线系统:车内通讯脉络 车身数据黄金入口。CAN 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Mb/s,具有高抗电子干扰性、检错能力强,可实现信息共享、减少线束和关联控制等优点。在现代轿车的设计中,CAN 几乎占据整个汽车网络协议市场,但由于乘用车协议不公开,技术被外资所掌控,短期内自主品牌进入难度较大。但在客车领域,CAN 总线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发都是基于 SAE 的 J1939 协议,这一协议对外公开且随便什么时间都能调整,市场进入门槛低,成为自主品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闰土,其中威帝股份、欧科佳、雪利曼电子等表现优异。

  TSP 处于车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地位,看好TSP。 服务提供商未来发展。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可实现人车、车车、车物等相互连通,实现智能驾驶。在产业链中,无论是汽车厂商主导的前装市场,还是 IT 互联网公司引领的后装市场,Telematics 服务提供商(TSP)都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TSP 服务提供商更多的是承担产业资源整合的角色,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是产业链演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TSP 的核心价值在于大数据,数据通过挖掘后可以传递给保险公司、广告公司、整车厂或者是汽车后市场企业等不一样的需求主体,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大家都认为国内的车联网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TSP 服务提供商将首先受益。

  目前国内主要的 TSP 服务供应商有九五智驾、远特科技、博泰、钛马信息、四图维新以及国外的 WirelessCar 和休斯。WirelessCar 和休斯是国际上成熟的 TSP 服务提供商,主要客户分别为宝马和奔驰,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两者由于进入中国时间有限,本地化客户资源目前还未全面打开;在国内的 TSP 服务提供商中,九五智驾、远特科技、博泰已经获得具体客户,其中九五智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TSP 服务提供商,但是常用客户不到 80万,而截止 2015 年国内的汽车保有量接近 1.72 亿辆,2015 年汽车产销接近 2,500 万辆,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市场可挖掘空间大。

  车联网将开拓新盈利模式,市场潜力极为巨大。在传统模式下,主要是以前向收费的 TSP盈利模式。以通用汽车(GM)的安吉星(Onstar)为例,每年收取服务费,费用在 199-799美元之间。其它车厂下属的 TSP 同样依靠这种模式盈利。但这种模式的弊端十分明显,很多车主的续费意愿不强,因此推动车联网产生后向收费的可能。车联网可能的盈利模式主要有:

  1)车联网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车联网技术,直接采集行驶里程、车速、油耗、路线、行车时间、急刹车、急加速、急拐弯、停靠、加速次数、超速次数、疲劳驾驶次数等大数据,分析每辆车保险用户的特点驾驶行为习惯,从而给车辆驾驶评定安全等级,精确找出车辆保险业务的优质客户。

  2)车联网与 4S 店合作,开展增值服务:通过车联网远程获取车辆驾驶数据及故障信息,提醒驾驶员及时回到 4s 店维修保养,提升 4s 店对用户的服务的品质,增加用户粘性。

  3)车联网与政府、企业汽车管理调度合作:通过监控、调度、指挥、管理、油耗、保险服务等,提升政府、企业对车辆的管理。通过对车辆数据的监控,及时感知道路拥堵、交通事故信息。

  4)车联网与商业中心合作:通过车联网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了解用户的商店购物情况(经常去哪些地方购物、吃饭、娱乐),推送相应的广告。

  第三方平台有望最终胜出。车联网平台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第三方搭建的共用平台,连接多个乘车厂,运营模式类似于休斯;另一种模式是整车厂为主导搭建的专注型平台,平台与整车厂是一对一的关系,类似于通用的 OnStar 和丰田的 G-Book。我们大家都认为公用平台是未来车联网的发展的新趋势,因为公众平台能获取更多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整合,第三方服务商可为终端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多样式的盈利模式。

  车联网市场渗透率低,应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占有率。尽管布局车联网的公司多,但是实际上车联网在汽车中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新车配比不到 5%;其中,国内通用 OnStar 的使用客户最多,但是截止 2014 年年底总客户才仅为 80 万;对于汽车年产销超过 2,000 万辆的大国来讲,车联网的市场无疑才起步。随着国外对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国内政府慢慢的开始在政策方面给予车联网扶持,加之国内车联网市场活跃异常,此时布局车联网必将优先享受行业高增长红利。

  2020 年车联网 国内到 市场将达到 338 亿美元。埃森哲预计,一辆完全联网化的汽车如果物尽其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里将产生超过 5,000 美元的额外价值;至 2020 年,国内车联网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38 亿美元,而到 2025 年则将增长至 2,162 亿美元。

  华为主推的 Polar Code 成为 5G 控制信道 eMBB 场景编码方案,开启 5G 的中国时代;5G将解决汽车通讯痛点,推动车联网进入新时代,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深度发展。车联网市场渗透率低,未来可挖掘空间大。深析产业链,我们大家都认为车联网将率先带来通讯设备需求量的大幅度的提高,T-Box 和 CAN 总线设备商将优先受益;不断探索的盈利模式将带动整个车联网大数据产业兴起,长期看好 TSP 未来发展。建议关注组合:发 宁波高发(收购雪利曼电子,升级“V2X+智能驾驶”集成商)+ 兴民智通(收购英泰斯特和九五智驾,贯通“T-Box+TSP+UBI”全产业链)+ 星宇股份(参股前装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物联科技,向 V2X 领域延伸)+ 威帝 股份(国内客车 CAN 总线X 云总线系统)。

  5G 明显提高的传输速率(超过 10Gbps)能解决机器海量的无线通信需求,极大促进车联网的发展。同时在物联网领域诸多子行业中,车联网方向的商用前景也相对明晰。

  车联网(connected vehicles,国内又称作 Internet of vehicles)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正在影响并提升大众的出行体验,同时改变人们对交通的认识。国内车联网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车联网的终极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车安全,这亦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最根本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我们大家都认为国内车联网市场在未来 5 年时间里将经历快速地发展,年均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子集,即物联网在驾驶领域的应用。通过加装传感器、定位设备、通信模块、车载计算机等,汽车将和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一样成为网络中的终端,并实现了多种基本的联网形式(统称为 V2X)。

  目前我国车多路少状况明显,道路拥堵问题亟待解决。国内民用车拥有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复合增长率已达到 19%,私人汽车拥有量涨幅相近,2015 年私人汽车保有量已接近 1.44 亿辆,占民用汽车的 85%。随着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加之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汽车数量的涨势仍将持续,车联网增量市场空间巨大。

  相对于汽车数量的攀升,我国城市及县城的道路建设的增长规模并没有“及时跟进”: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的统计数据,国内路网总长度增速呈下滑趋势,年均复合增速仅为4.3%和 6.1%。城镇核心地段的路网已经固定,而新建道路则多为外延扩展道路,对车流的疏导效果相对有限,因此车“多”路“少”将长期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矛盾。

  根据罗兰贝格和易车在 2015 年开展的联合调查,国内消费者主要偏好购买价格在 12 万以下的经济型汽车,对 MPV,SUV 等实用性汽车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汽车主要花钱的那群人年轻化,30 岁以下人群成为汽车市场消费主力,占总消费群体的 1/3。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 20~30岁年轻消费者慢慢的变成为汽车市场新主力军,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使汽车的“消费品”属性日益凸显,人们愈加重视汽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车联网C端个性化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除了基础的导航服务之外,消费者日益看重紧急救援、多媒体娱乐、车况检测、行车安全预警等功能,并表现出强烈的支付意愿。根据埃森哲的调研,国内消费者愿意为所需的车联网服务额外支付最高达新车价格 16%的费用,该比例高于美国、德国车主(15%和 11%)。

  根据埃森哲和汽车行业咨询公司 SBD 的预测,未来五年全球配备联网技术的新车销量将累计达到 2.12 亿台,到 2020 年普及率将接近 60%。不具备车联网功能的传统汽车将在 2050年之前彻底退出市场。由此可预估,我们将在 2025 年之前正式迎来车联网时代,未来 5年将是车联网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国内车联网市场规模将在 2020 年达到 361.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00 余亿),五年增长 276%届时,行车安全业务和无人驾驶业务将成为主流(占 2/3 的市场规模)。

  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种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习惯进行定价的新型保险产品。传统保险定价主要利用驾驶员的个人隐私信息,基本无法考量其驾驶风险,而 UBI 产品的保费则主要根据驾驶员日常行驶时间、出行路线、驾驶行为等一系列数据来进行综合评定。

  目前,UBI 在欧美市场发展较为成熟,Progressive、The Hartford、Allstate 等都推出了 UBI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收益。以美国 Progressive 公司为例,该公司是 UBI 商品市场的开拓者,推出了SnapshotTM驾驶行为采集器,在30天内对投保人的驾驶行为数据来进行收集、评估,据此确定初始折扣,后续 5 个月的续保费用则根据新的行驶数据再调整,最高优惠能够达到 30%。为保护用户的隐私,Snapshot 不具备 GPS 定位功能,只根据汽车的刹车、起速、最高时速状况查看用户的习惯。

  国内市场,在商业车险改革分三个批次在全国范围试点完成后,今年 7 月 1 日开始,商业车险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正式推行,新旧车险业务系统完成切换。根据保监会统计,2016年 1 季度,首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 20.20%,保费收入为 258.66 亿元(同比增长 11.30%),而消费者支出的单均保费同比下降 7.69%;第二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 19.47%,车险保费收入为 590.90 亿元(同比增长 12.12%),单均保费同比下降 6.64%。从以上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新型车险有助于降低车主投保成本,提升车险整体销量。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2015 年全国保险密度(根据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为 1766.49元/人(约合 270 美元/人),同比增长 19.44%;保险深度为 3.59%,同比增长 0.41%。同期全球市场人均保险支出为 662 美元,发达市场人均保险支出为 3666 美元。其中,同是保费收入大国的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 2014 年的保险密度分别为 4017 美元/人、4207 美元/人、4823 美元/人和 3902 美元/人,比中国平均高出 16 倍。

  数据上的差距说明了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着巨大的蓝海市场空间。中国保监会公布我国 2015年汽车保险市场规模为 5526 亿元,近 1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汽车保险费率市场化,汽车保有量慢慢地提高,未来 5 年国内汽车保险市场规模增长率有望达到18%,2020 年达到 1.26 万亿。根据海外市场情况,我们假设 UBI 产品的普及率为 20%,依此测算 UBI 市场规模将超过 2500 亿元。

  车联网主要由车辆终端和道路设施终端构成,各终端几乎总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且相对运动速度较快。因此,部分传统的通信技术并不适合 V2X 的应用场景,车联网需要专门的通信标准。当前,车联网通信技术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以 4G 为代表的蜂窝通信技术和以DSRC 和 LTE-V(尚处于部署阶段)为代表的短程通信技术。传统技术大多数都用在车载系统,连接频度不高,信号延迟时有发生,不能够满足未来车联网应用需求。

  DSRC 的优点是:专属通信频段:以美国为例,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为 DSRC 在 5.9GHz频率上分配了 75MHz 的频谱带宽,根据其发布的 Order FCC 03-324,规定该频段专门用于智能交通通信服务;快速建立连接、低延迟: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移动速度很快,往往“瞬间”驶过道路设施或快速超车,因此车联网所需的通信技术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两个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DSRC 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并能轻松实现毫秒级信息延迟,保障通信稳定性;可以应对恶劣天气:DSRC 在雨天、雾天、雪天都能够顺利工作,信息传输性能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安全应用优先:DSRC 能够为行车安全方面的数据传输提供优先通道,从而保障其他应用不会在关键状况下影响安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障:DSRC 支持通信认证与加密,能够保护用户隐私。

  2014 年 9 月,LG 率先向 3GPP 提交了 LTE 在 V2X 通信应用的规范草案。同年 12 月,爱立信提交了增强 LTE D2D 相近服务的规范草案,随后于 2015 年 2 月和 6 月,3GPP 的 SA1和 RAN1 工作组分别设立了相关专题,标志着 LTE-V 技术标准化研究的正式启动。

  在国内,华为和高通主导 LTE-V 标准的发展,大唐电信(600198)也热情参加其中。大唐电信是国内通信技术领导企业,在通信标准领域扮演“国家队”角色。公司在 2012 年开始进军车联网市场,已在位置信息服务(GPS、北斗)、车载通讯模块、系统集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DSRC 标准已十分完善,并有众多成熟的应用案例可供参考。不过,LTE-V 在容量、覆盖、高速移动场景、网络可靠性、频率资源利用率、基础设施完备性等关键竞争力指标上有一定优势。

  目前浙江移动已开始 LTE-V 测试,共规划 34 个 LTE-V 路面站点,其中 33 个小微站,1 个宏站,试验网建成后有望加速推进 LTE-V 标准化进程。在实际应用中,LTE-V 只需要在现有的 LTE 基站上增加一些设备便可利用海量的基站资源,而不需要额外建设基站,总体布局成本相比来说较低。我们大家都认为,LTE-V 在性能和技术特点上都更为契合车联网的发展要义以及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故中长期看好 LTE-V 的发展。

  国内市场主流的 V2C 业务是车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真正体现“汽车即终端”的车联网形式是 V2V+V2I+V2P。届时,所有上路车辆和路旁设备都将成为车联网的网络终端,海量实时交通信息数据将通过车联网实现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反馈,改善出行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的安全。

  V2X 形式的车联网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长时间的推广。尽管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机动车人均拥有量仍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前沿技术发展也相对滞后,线 年时间才能普及。

  4.1. 四维图新(002405) :积极地推进车联网业务,打造“数据+软件+硬件”一体化业务布局。

  站稳数字地图市场,瞄向车联网业务。四维图新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数字地图提供商,业务涉及数字地图内容、车联网及动态交通信服务、基于位置的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导航、消费电子导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行业,是国内外知名车企、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的重要供应商。在传统数字地图业务基础上,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涉及动态交通信息、出行服务、车联网、政府与企业 GIS 专业应用等产品与服务,形成了“数据+软件+硬件”一体化的业务布局。随着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的发展,公司早已做好战略准备,在外延方面:2013 年增资中寰公司,2014 年接受腾讯入资,2015年入股图吧,再到 2016 年拟收购杰发科技,一步步取长补短,为今后创新业务形式、完善产品线打下坚实基础;在内生方面,从支持 LBS 业务的导航地图产品,到行人导航地图产品,从成功开发 NDS 地图产品及编译技术,到发布整体车载解决方案趣驾 WeDrive,公司创造多个业内“第一”,在研发技术和产品革新上稳扎稳打。凭借当下所积累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经验,公司将以更自信的姿态进军车联网市场,业绩亦将迈上新的台阶。

  杰发科技是后装车载芯片市场的领先企业。杰发科技创建于 2013 年,是世界顶尖 IC 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 Inc.)的子公司,现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的 Fabless 芯片设计企业,技术实力位居前列。公司长久以来致力于为全球车载信息娱乐市场提供解决方案,拥有显著技术优势,在国内后装芯片市场中,其高性能芯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70%,计算机显示终端覆盖了华阳、飞歌、天派、麦思美、路畅、朗光、阿波罗等后装市场客户以及比亚迪、华阳、阿尔派等前装市场客户,业绩水平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企业。

  与延锋伟世通强强联合,车联网业务战线再添强将。延锋伟世通在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包括音响系统、驾驶信息系统等)市场中具有庞大的客户群,如奔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一汽、东风、长安等,基本覆盖全球主要车企。两家企业建立合作,将有利于四维图新加强完善车联网产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此次合作对公司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双方的优势互补将实现 ADAS、无人驾驶等业务战略的提速。

  以“数据+ 软件+ 硬件”三位一体的总实力迈进车联网、无人驾驶领域。四维图新已在数字地图业务上拥有同业者难以匹及的优势,收购杰发科技、与延锋伟世通建立合作意味着企业能在前装、后装市场协同推进,进而在车联网市场中抢占大量份额。此外,公司还和滴滴在乘车出行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利用海量出行数据完善交通信息服务,进而具备了“数据+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总实力。放眼未来,四维图新已经为进军无人驾驶领域加大投研力度,其针对无人驾驶所研发的高精度地图代表了业内顶尖水平,是自动驾驶过程中实现道路感知、路径规划所不可或缺的产品。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正逐个攻破地图数据、芯片、传感器等难题,强势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看好未来的技术发展与业务布局。

  4.2. 索菱股份(002766):站稳 产业链中游,逐步向上下游渗透,车联网业务实力大增

  A 股唯一车载终端机标的,前装业务快速扩 张。索菱股份长期专注于车载信息终端(CID)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以硬件为基础推出卫星导航、无线通讯、信息娱乐、安防监控和汽车移动互联网等服务。公司早期在后装市场有较多投入,现已逐步将业务重心移向前装市场,与东风乘用车、上海通用、一汽马自达、华晨汽车、北汽银翔、众泰汽车、广汽丰田等整车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宣布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从前后装协调发展至业务全方面进入前装市场的转型。

  出资 7.2 亿元收购三旗通信和英卡科技,双管齐下整体布局助推前装配套。从产业链格局来看,以生产 CID 出身的索菱股份占据产业链中游的核心位置,是车联网业务的入口。三旗通信是业界顶尖的无线通信产品和行业终端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专攻无线数据产品、模块、行业终端等产品研制和服务,技术团队来自中兴通讯,有着非常丰富的开发经验,其车载通信模块通过 NCXX、FUJI SOFT 进入本田、先锋电子的供应体系,大于产业链中上游。而英卡科技团队来自通用安吉星,主要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车联网核心平台和车联网开放平台,面向两个 B 端市场(车联网技术服务和 SaaS 服务)的具体应用场景,位于产业链下游。据此看来,此次索菱股份对两家企业的收购旨在将自身业务分别渗透至产业链上下游两段,从而形成软硬件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战略布局。这不仅对公司当前业务具有极大的提振作用,同时也将为无人驾驶研发工作铺平道路。

  ADAS 产业链延伸提升想象空间,CID 主业前装比例快速提升。公司第一阶段完成车联网硬件终端设备供应商向车联网“软件+硬件+运营”平台供应商的进化。预计第二阶段公司将通过外延方式开展智能驾驶标的孵化,孵化公司将依托公司前装渠道,快速切入汽车前装配套体系中,并加快进度,待时机成熟便可并入公司,顺利完成车联网、智能驾驶蓝海布局,想象空间大幅度的提高。公司经过多年前装配套开发,前装业务上升势头强劲,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前装营收占比有望快速上升至 35%,明年将会达到 45-50%,而前装业务一旦进入配套,将会形成较高的竞争优势。

  智能设备渗透率提高拉动数据流量增长 。根据思科 16 年 2 月发布的《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报告(2015 年到 2020 年)》预测,到 2020 年移动用户数量将达到 55 亿,占到全球人口的 70%。移动电子设备的广泛采用、移动覆盖范围的迅速增加和移动内容需求的攀升,将使得移动用户的增幅在未来五年达到全球人口增幅的两倍。 移动用户、智能设备、移动视频和 4G 网络的发展将会推动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五年增长八倍。

  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不断渗透,驱动移动数据 14-19CAGR 达到 57%。思科预测到 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 30.6EB,而在 2015 年仅为 4.2 EB。2020 年度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 366.8 EB,而在 2015 年仅为 44.2 EB。366.8 EB 的年度移动数据流量预测相当于十年前,即 2010 年所产生的全球总体移动流量的 120 倍。2015 年到 2020 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增幅将是全球固定 IP 流量的两倍。

  需求端包括视频、流媒体等流量的消耗是驱动用户流量持续高增长的原因 ,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耗有望从不足 2G 提高至超过 8G 。由于 LTE 高速下载速率的支撑,能够实时支持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尤其是视频以及流媒体的音乐带来了智能手机流量消耗量的快速提升。回顾过去 5 年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移动服务和应用的丰富带动了智能手机数据使用的迅速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趋势仍将持续。。根据爱立信 16 年 6 月的一份移动报告预计到 2021 年,智能手机普通用户每个月将用掉 8.9 GB 的数据较当下 1.4 GB/月的数据量仍有很大的空间。

  视频直播、社会化媒体和流媒体音乐是移动流量消耗的主要方向。思科预计移动视频流量自2014 年至 2019 年将以 66%的 CAGR 增长,其增长率在预测的所有移动应用类别中最高,超过了 M2M 的流量,行业增加的大部分移动流量将来自于移动视频流量。到 2019 年,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每月将达到 24.3 艾字节,其中 17.4 艾字节自于 视频流量 , 约占 71.6% 的 流量份额。

  以我们国内为例,根据移动网络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的报告,2015 年中国在线 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 90 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达到 2 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 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越 3000 个。

  自进入 2015 年特别是 2015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直播行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阶段。从 YY,斗鱼,花椒直播、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熊猫 TV,再到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的纷纷入局。

  作为行业龙头的欢聚时代 YY,在直播行业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意识到平台内容的质量是吸引客户流量、决定平台发展的主要的因素。YY 近期转型 PUGC 模式,推出“直播无限合作计划”结盟个性艺人、跨界文化和明星伙伴等,并发起直播公众号和频道合伙人项目。YY 从秀场直播逐步拓展覆盖面,涉足多个垂直领域,引领直播模式创新。旗下的虎牙直播 16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收入 1.43 亿元,+67.7% YoY, +21.6% QoQ,其中付费用户同比增长 111.6%至 110 万。

  直播行业不乏潜在进入者。例如 LBS 社交鼻祖陌陌转型社交类直播大获成功,直播成为其当前主要的营收增长引擎。2016 年三季度直播业务驱动陌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 319.1%和 1182.1%,持续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3Q16 直播业务收入环比增长 87.5%至 1.09 亿美金,占总收入 69.1%;直播用户渗透率较上季度 13%提高至 20%,付费用户达到 260 万,环比提升 100%,付费用户 ARPU 达到 296 块钱。陌陌对直播更能进行升级,给内容提供者多元化的导流,并且扶持潜力主播,使平台盈利长期稳定。他们都以为,直播变现能力快速提升,潜力无限。

  在线直播平台也正在对影视公司产生吸引力。16 年 5 月 3 日晚,光线传媒发布投资公告,宣布对呱呱视频母公司浙江齐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约 1.3 亿元,与金华傲翔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获得其持有的 36.38%股权。转让完成后,光线%的股权,成为其控制股权的人。成立于 2008 年的齐聚科技,是老牌的在线直播平台。目前该公司旗下有齐齐互动视频、呱呱视频社区、呱呱财经社区、聚乐直播小站四大平台。其中,齐齐互动是齐聚科技和腾讯共同建立的产品,上线至今平台主播数量已达 50,000 余个,月活跃用户 1,500 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从 2015 年三大营运商年报数据来看,流量是营运商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受 4G 用户迅速增加和流量资费下降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接入式流量继续快速地增长,并进入增收期。如中国移动数据流量收入较 2014 年增长 32%。又如,为了更好的提高直播用户在整体用户中的渗透率,众多直播平台与联通等通讯运营商签订定向流量包套餐。种种现象表明,以视频直播为代表的一系列视频应用正在并将持续地促使移动数据流量需求快速地增长。(完)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受众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任何参考本文所作的投资决策皆为受众自行独立作出,造成的经济、财务或其他风险均由受众自担。